- chinweeoh
赵仁辉 /在威尼斯打造新加坡森林
两年一度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(Biennale Arte 2024),定于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。代表新加坡参展的视觉艺术家赵仁辉(Robert Zhao)延续过往对次生林的探索,表现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,以及对野生环境的道德关怀。
WORDS OH CHIN WEE
新加坡美术馆委任艺术家赵仁辉和韩国籍策展人金海珠(Haeju Kim),出任第6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新加坡馆艺术团队,在水都上演一场名为《看见森林》(Seeing Forest)的当代艺术戏码。
现年40岁的赵仁辉表示,他将呈现三件手法简约的新作,结合录像、摄影、音效等手法,营造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森林场景,将人类、动物、植物甚至鬼魂在重叠的时空里共存。“我想要创造一个层次丰富和暧昧不明的空间氛围,让观众走进想象中的森林,跨越人类与非人类、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障碍,沉浸在融合美感、神秘与诡异的声音和影像之中。”
肯定次生林的价值
这组参展作品是他近十年来以“次生林”(secondary forest)为主题的研究成果。他在吉门营房(Gillman Barrracks)和武吉班让(Bukit Panjang)住家附近的次生林中设置了多个相机陷阱,一有“风吹草动”,就会触发相机陷阱,把罕见野生动物的动静记录下来。他总共拍摄了数百小时的影片,从中选出引人入胜的片段进行剪辑。
次生林,是指原生林(primary forest)受到人为干扰后,经过一段时日再度自然复育而成的森林,譬如新加坡昔日的甘榜和种植园遭废弃后重新长出树木,就形成次生林。当初,赵仁辉计划以森林作为艺术创作主题时,有位生态学家告诉他,次生林没有研究价值,因为林中的生态已不复原始。他听了非常惊讶,森林竟然也有阶级之分,这促使他想要深入了解次生林的真实面貌。
次生林占新加坡国土面积大约 20%,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,譬如维持岛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碳捕获,同时记录了自然与人文历史的交叠。赵仁辉指出,在一般人眼中,原生林作为古老、原始和未受干扰的野生绿地,应该获得优先保护,反之,“先天优越性”不足的次生林较不受重视,最终落得被砍伐和开发的下场——杜佛森林(Dover Forest)被列为住宅用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花五年时研究再生丛林
他对”血统纯正”的原生林不感兴趣,反而觉得次生林“兼容并蓄”的生态环境更为有意思。“次生林里的生物都是’劫后的幸存者’,例如,林中到处可见合欢树(Albizia),那是从外国引进的非本土植物品种,却也成为新加坡生长速度最快的树木之一,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。我相信,我们从这些再生丛林的生态中汲取的知识,远比受严密保护的原生林来得多。”
他花了五年时间研究吉门营房周边的次生林,并于2022年在同一个艺术区举办大型建筑装置展《森林研究所》(The Forest Institute)。他对次生林的长期调研和记录,让他一次又一次重返同一个地方,察觉出环境的逐渐演变,以及各别生物的重复发现,包括之前看过的同一只猫头鹰重现眼前,让他体悟到森林不仅仅是一个环境,更是一个复杂的主体。
2023年9月,滨海艺术中心委托赵仁辉呈现沉浸式装置演出《合欢树》(Albizia),结合摄影、录像、灯光、音效、剧场等形式来表现次生林的生态,也是他首次创作如此大规模的装置作品。“我把黑箱剧场改造成次生林,里头有自来水流过的排水沟、农民的废弃帐篷、巨大的橱柜装置,以及近20个屏幕。这称得上是我最具企图心的尝试,将技术和概念推向极限,我试过一个星期每天睡眠时间仅有三到四小时,但整个过程让我获益良多,我很庆幸接下这个挑战。”
人与自然共生共存
赵仁辉从小对动物深感兴趣,喜欢到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观察、绘画和拍摄各种动物,除了畜养宠物之外,还拥有许多动物模型及书籍,并且热爱狩猎、观鸟和制作动物标本。他在伦敦艺术大学的坎伯韦尔艺术学院考取摄影学士学位,也在同一所大学的伦敦学院考获硕士。透过摄影,让他进一步理解、探索和质疑自己长以来对动物世界的痴迷。
此外,他热衷于“野生环境伦理学”(wild ethics)的哲思,秉持人类与自然生态共生共存的原则,对世间万物怀抱尊重之心,并学着以感官而非智力来回应生活与环境。他也把这套道德理论运用于艺术创作,多次借着重塑次生林的展览,包括这回参加2024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,引导观众“看见森林,照见内心”。
Comments